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医生潘倩倩自6月30日赴重庆,前往巫溪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,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了。他深切体验到了援渝“前辈”们所说的沟通障碍,也感受到了巫溪县人民的淳朴和热情。
初到新的岗位上,一切都是陌生的,潘倩倩逐渐克服气候、饮食、语言等种种困难,通过与当地的医疗人员交流,对当地人口分布和常见病、多发病进行了解,结合神经内科专业特点,顺利开展帮扶工作。
刚来巫溪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第2天,有一位65岁老年患者,入院时左侧肢体完全瘫痪,经过溶栓治疗,效果不错,左侧肢体可抬起,可是3天后,患者的症状突然加重,左侧肢体再次瘫痪,患者家属非常焦急,当地医生也很困惑。潘倩倩了解了患者病情况后,通过再次询问患者病史、详细查体、分析溶栓后加重的几种原因,然后逐个排查,完善颅脑CT、脑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,指导医生用药,患者症状逐渐好转,左侧肢体基本可抬起,出院时基本达到正常水平。患者及家属都非常地感谢他,他也得到了当地医生认可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潘倩倩采用面对面、手把手地传授方法,将神经内科专业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新的诊疗方法传授给当地医生。除日常工作,他还承担起教学查房任务,通过教学查房向科室人员传授神经内科前沿诊治知识,指导科室的病历书写,规范各项诊疗流程,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,定期举行培训讲座,极大地丰富了工作内容。 潘倩倩说:“支医不仅是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服务于群众,更多的是把先进的技术留下,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。”
巫溪县卫健委组织了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水平的培训班,潘倩倩考虑到缺血性脑卒中也是当地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便为当地医务人员传授了《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》相关知识,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。
工作之余,潘倩倩还参加了义诊工作。他们一行人,历经长达数十公里崎岖的山路,到达海拔1千1百多米高的胜利乡卫生院,卫生院地处偏僻,医疗设施和水平发展受限,他们不顾旅途劳累及道路崎岖导致的晕车不适,顶着烈日很快投入到义诊的工作中。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帮当地居民解决身体上的不适,并耐心细致的回答他们的问题,受到了的好评。
疫情形势陡然严峻,潘倩倩所在的巫溪县人民医院及时迅速作出反应,根据上级安排进行防疫工作,今年是多年不遇的酷暑之年,一连几日,他们在40℃高温下鏖至深夜,好在疫情得到控制,虽然很苦,但是也值得。
潘倩倩表示,在来渝近两个月的工作生活中,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,支医帮扶,不仅仅是付出,更多的是历练;理解了”医者仁心”更深刻的含义,也让自己在今后的从医之路上更加坚定。在接下来的帮扶工作中,会不断努力学习,严格要求自己,勤勉工作,牢记使命,圆满完成援渝任务。